莫名地很感动。
​大一傅老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期末决定写北岛老师。《波动》、《城门开》,还有一个娓娓道来的静静的难得可以让我静下心听完的讲座(?)视频,还有几篇零散的的文章,包括老师和女儿的故事。还有老师经历过一段日子的,让我日后开始有所思考的,失语症。

同诗歌一样,《波动》这个故事,还有《波动》的后记也就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所经历的、西单那面墙,等等等,在那门课上其实是很多时候都是受到大量信息和文化冲击,至今依然没有搞太懂,但就是留下了很多很多说不清的东西,以为当初没听懂就过去了,原来在日后常常会一点一点浮现出来,就像当初听得懵懵懂懂的哲学课和传播学课。

一个观察:知识分子身上都看不出什么岁月的痕迹。

北岛看上去和20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在人群里还是显得拘谨、羞怯。
​但北岛至今没学会做一个名人。

他自始至终把麦标都拿反了。

这真好。
​”
​真的很好。

​是见过北岛老师的,在先锋书店。那个时候还什么都不了解,还好还是保留了记忆,延迟了一些也没有关系。
​还有许知远老师。已经不记得是从哪里得知的他,反正最记得的还是某一天知道了单向空间这个地方,点进他们网站后看见许知远老师的大照片时喊了出来。当然没有很大声,但也足以让我了解到我到底有多么震惊。“怎么哪里都有许知远???”这是当下的想法哈哈哈哈 不过后来看到网络上对他的定位——公知,就明了了。

许知远真的是社牛,我怀疑他还是 ENFP,或者专门请过来的氛围组。

他在开始的第3分钟就去吧台要啤酒(啤酒上还写着平原上的摩西),还想吃草莓。

并且和几乎是场上的每一个人点头,微笑,拥抱。在嘉宾试图幽默的时候鼓掌大笑。

想和许知远做朋友了。
​”
​看过几期《十三邀》后就不会觉得突兀了。哈哈哈 不过,《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过的一点点前面部分,还是有很多触动,在当时。
​还有微博上关注的一位独立撰稿人转发的,
「.. 许知远和钱老在小区散步,钱指给许知远看树叶,说颜色丰富,摄影师把镜头对着钱老,结果他说,你们别拍我,拍树叶啊。 许知远问,哪棵树跟您的内心世界精神气质最像? 钱老说,这个时候就别想啊,你还是习惯性思维。不要介入知识,自然就是自然,什么意义都不要赋予。
...
不,钱老说,别想这些。
两个人都可爱。」
​累吗?我在心里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后来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想找的答案。
​至少在这个场合,是很活泼的许老师。
​最后,
​贾行家在朗读前留下一个金句:‘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不相信真实,但可以相信诗人。’

琢磨了一晚上还没琢磨出其中的逻辑。

但大概是因为诗人有勇气说我不相信。
(附上北岛的《回答》)
​”

​嘿,我从来觉得在这方面可以被归类为心如止水的人,兴许是没有经历过那种时代,没有什么为了世人为了国家的豪情壮志,可是却被触动了。

​也许真的就如这样:
北岛曾经认真解释过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什么?诗歌不是逻辑,不是语言游戏;诗歌是石头,毫无声响,偶尔会撞击火花,换句话说,石头沉入海底,却奇迹般建成一座桥。」
​”

​就是突然涌上来的很多记忆片段和感悟,感觉是压在心里很久却一直不知道如何理清的一些东西。现在感觉好舒畅。
​总结:太喜欢这篇,这样的「观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