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了几篇让我很触动的文章,啊还有下午听的一篇公众号文章,是许知远代表《单读》与《读库》创立人张立宪的“对谈”,或者说,向对方抛出的问题,并且自己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受触动。

那几篇文章呢,第一篇是在星期日晚上的外婆家,被《活力副刊》的封面吸引,感叹它有所进步,就像当年《瞭望宽柔》焕然一新的封面一样。是一篇写周润发的文章。真的很喜欢。有股想要抄写下来,或者打字变成电子档的冲动,突然想想,其实我可以直接做剪报呀。那一刻有种怅然。我曾经那么热衷的剪报,有一天于我而言竟也成了,没有办法永远留存的东西。不过,我还是会把它剪下来。希望我明天还会记得,还会去做。

然后,想起了前些天看《我的真朋友》看得兴致高起来的时候在知乎看到的一篇吸引我的文章。我已经记不清了,当时是因为井然和真真终于要走到一起了开始觉得这部戏好好看的时候,还是井然和真真走不到一起的伏笔渐渐清晰的时候,忍不住到网上去搜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习惯呢,看戏看得揪心的时候就去搜一搜。大概是开始“欣赏”朱一龙以后吧。突然对知乎很依赖,总想在那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偶尔也会有那一丝总是想要压抑下来的顾虑,那段我在微博上看见的文字。

你不再说话了。当你准备说话,电影台词帮你说了出来,你只需要截图发在微博上、发在朋友圈,你就说了这句话。你不再就你的思考和看法发表什么了,小说、书籍、名人帮你说了出来。你也许会引用苏联文学,或者是法国文学,或者日本文学,如果你找不到可引用的段落,没关系,微博上有各国文学bot博主,帮你发出你想述说的话语。你不想说话了,网络上这么多公众号、微博已经帮你说了,你就不说话了。你只需要说,对,我就是这么想的。你不说话,我不说话,我们互相用别人的话说我们的话。我们互相用别人的话相认

—— @委蛇了了 

刚刚翻回去找到这段话以后,点进了博主的主页,然后又是一个不小心发掘到的宝藏,哈哈

期待以后看他的文字。据他的博文,这只是他的一个小号,只希望不要消失吧。在微博上,遇见过很多很多很有意思的文章,每次都丝毫不怕被嫌弃地见一则转发一则,但就是特别怕再翻回去时显示不可见了。就像虾米音乐决定结束,南方周末的那一篇很触动我的文章一样。虾米音乐与他们而言就像是社交平台于我而言,是承载了很多很多东西的地方。不敢想想有一天它就要消失不见。可网络如此强大,本质上也是如此虚无。如果它结束了,就真的是灰飞烟灭了。

噢,又扯远了。接下来几篇触动我的文章。第一篇,【你因为什么弃剧《我的真朋友》】。因为手机上没有下载知乎客户端,不能看全文,于是收藏着,今晚才想起用iPad去找来看。唉,知乎账号得绑定手机号以后才能收藏,于是我只能点赞,可是点赞没有痕迹,只有“最近浏览”,希望它会留下我点赞过的那些文章的痕迹。

然后引领我到了下一篇,【你怎么看待在《我的真朋友》中井然这个角色?】这位名叫“摩卡”的用户,写得都太好。【井然,你真傻~《我的真朋友》有感】、【朱一龙吴邪 | “一碗汤”安抚不了他的脊梁~重启之极海听雷 观剧有感】、【怎么看待朱一龙?】。是的。从让我意难平得井然,到我最宝藏的吴邪,最后回到我这段时间的人生命题,朱一龙。人生命题,好像很夸张,但确实是,这段时间,我反反复复内心的挣扎。读完这几篇以后我的内心又是一番风起云涌。当然,很庆幸现在已经平静了。但也正是那番风起云涌,我此刻才会捧着电脑靠在床头打字到现在。洗漱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欣赏”“朱一龙”,让我意识到人性的,不那么好的一面?“欣赏”。我不知道怎么清醒地定位。“朱一龙”,我不知道怎么合适地称呼。老师?先生?他?直呼?都不行。放在心里的时候,没有问题。说出来,不行。所谓,意识到人性的黑暗面,是,啊,现在的心情很平静,实在不想回忆那种纠结与患得患失。还是先到这里吧。我要把这几篇文章都截图起来。否则,如果不见了,我真的,会意难平。

原先的设想是,睡前读刚买的《自在人间 | 周迅》。这本书,也是因为“他”买的。好了好了就到这里吧。

已经过了零点了,好梦。

成功截图。以为漏了最后一篇真正冲击我内心的,原来是这位用户“摩卡”把一篇采访的读后感【朱一龙:进退之间,唯有真诚可以撼动】作为【怎么看待朱一龙?】这个提问的回答了,不过开篇与结尾也些许的增减。


 






Comments